找到相关内容912篇,用时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临济义玄河北传法考

    袁州仰山(在今江西宜春县)传法。(参《祖堂集》十八<仰山和尚传>、《宋高僧传》十二<慧寂传>)据此,义玄应在慧寂离开沩山之前到沩山为师送信,此时尚未遭遇毁佛,沩山和黄檗都很兴盛,沩山有僧众1500...年(861年,表谓三年)被任为河中节度使,"同中书门下平章事"(宰相)。至咸通四年(863年)由毕 咸继其位(《旧唐书》<懿宗纪>,并参吴廷 《唐方镇年表》四)。中条是地名,据《元和郡县志》十二,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5646957.html
  • 灰身灭智与寂灭无为──早期印度佛教的解脱观

    众生的。     (五)小乘的解脱阶次有四阶位,即四果。大乘则有十地。关于四果与十地的异同问题,颇为复杂,兹不详论。不过,单就境界的?#092;深而言,古德曾将二者作过拟配。《大乘庄严经论》十二云:...毗婆沙论》一七九,《大正藏》 27.898。   注 7:同注 5。   注 8:参见《法住记》,《大正藏》49 . 12-14。   注 9:有关独觉的记载,可参阅《俱舍论》十二,《瑜伽师地论》...

    蓝吉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147468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中的四无量心

    、四禅,加上四无色定,合称为“十二甘露门”[30],修此可现生得无漏智,或复有余得阿那含。又《增一阿含》六说,修四无量定能于三宝成就证信,依定引发神通、漏尽通而得解脱智。又如《中阿含经》三:“修...含》十二[35],将五戒与四无量并称为“平等福业”,与布施、七觉支合为施、戒、定三福业,即是这一意义的明证。“平等”——没有自他的对立,?#092;者是以己度他的同情,深者在缘起自他依存中感到彼此的...

    释传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347473.html
  • P.2901佛经音义写

    且能据以分卷和填补经名。因此,我们得知写所载的354条语词分见于玄应书卷一、三、四、五、七、十、 十一、十二十三、十四、十七、十八、十九、二十、二十一、二十四和...过一番梳理。譬如说写卷卷次依玄应书,序次为:一、三、二十一、四、五、七、十、十七、二十五、二十四、十八、十九、二十、十一、十二十三和十四,与玄应书有所不同。按玄应书...

    张金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1854934.html
  • 信行与三阶教典籍考略

    情况一并介绍。  隋费长房《历代三宝纪》写成于开皇十七年(597-),十二载:“《对根起行杂录》三十二,《三阶位别集录》三,右二部合三十五,真寂寺沙门释信行撰。?把信行著作目录列在“大隋录”之中...1939)在敦煌文书中发现许多三阶教经籍残,后又在日本发现有关它的部分资料,并撰成《三阶教研究》一书。此后又有其他研究著作出版。本文利用相关资料,对创教人信行和三阶教典籍,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究。  ...

    杨 曾 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50962241.html
  • 唐代的潮州开元寺是密宗寺院吗?(一)

    (8)陇州开元寺经幢见《金石萃编》六十六《开元寺经幢》。  郑州开元寺经幢见宽忍《佛学辞典·尊胜陀罗尼经幢》。  易州开元寺经幢见《金石续编》十二《开元寺陇西公经幢赞》。  凤州开元寺经幢见《金石... (16)唐·郑棨《开天传信记》,载《说库·唐》。同见《宋高僧传》十四《唐京兆西明寺道传 》。 (17)《佛祖历代通载》十二“唐”。 ...

    庄万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5968272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十)

    6.意慈和敬。   此外,《大乘义章》十二︰“六和敬者,同止安乐不恼行也。起行不乖,名之为和;以行和故,情相亲重,目之为敬。”16即身业同、口业同、意业同、同戒、同施、同见。其中,前三者就身彰显同,...变坏苦、粗重苦五苦、欲根本苦、愚痴报苦、先业缘苦、现因缘苦、净业缘苦、不净业缘  苦六苦。又,《舍利弗阿毗昙论》十二中,说老苦、死苦、忧苦、悲苦、苦苦、恼苦、大苦聚七苦,以及  无明苦、行苦、识苦、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768463.html
  • 象山“心即理”说的本体论诠释

    现象的无限丰富性及其多样性的展开,因此道的运动便被理解为生生不息的生命过程;这一过程的无限性,即使道获得其存在的绝对与永恒,又使一切现象最终归极统一于道成为可能。象山强调“至当归一,精义无二”(十二...的合理显现,并且实际上即为本体的存在方式。因此,若必欲摒除现象之杂多,便无以人求取本体之门径,事、理原是无碍。象山强调“此理之大,岂有限量”?(十二《与赵咏道四》)强调“此理在宇宙间,何尝有所碍”?...

    董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991646.html
  • 俗语佛源(一)

    ”(李君冈)   【一刀两断】  语本于《五灯会元》十二:“一刀两段,未称宗师。”意谓虽能干净利落地判断是非邪正,但未能圆融一体,和光同尘,也称不上“宗师”。后亦作“一刀两断”。多比喻干脆利落。如...一刀两断,再不替他胡说八道了。”(李明权)   【一门深入】  专攻一门技术或学问,以期深造,称为“一门深入”。此说本于《楞严经》四:“令汝但于一门深入,入一无妄,彼六知根,一时清净。”原来,佛在楞...

  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

    |俗语佛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2219343259.html
  • 体相论

    摩诃萨作是念:若能如是行,如是修,是行般若波罗密,我今行般若波罗密。若如是取相,则远离般若波罗密。”   [3]《华严经》十二如来名号品第七中,广说了无量世界如来的种种不同名号。因如来即是般若的显象和...同一”,亦非同一,不碍不灭于差别相,但可名之为“同一”,也确实是最究竟真实的同一。    注释   [1]本节思想可参阅《金刚经》、《维摩诂所说经》佛道品第八、入不二法门品第九。《摩诃般若波罗密经》...

    释圣虚著

    |般若|智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4/1706378976.html